3)351、八路军制造出了什么大炮_世界特种部队始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他这个消息。

  沈擒龙也是为八路军的大炮制造做出贡献的人,这样的好消息,应该由他参预分享。

  沈擒龙当然也是高兴得不得了。

  他赶紧跟着打听,八路军到底制造出了什么大炮?

  司令员告诉他,这次八路军的兵工厂制造出来的是五o小炮。

  沈擒龙咧了嘴,我还以为是什么大炮,原来就是掷弹筒啊?

  1940年百团大战,八路军缴获了一批日军在山地作战中具有较强杀伤力的掷弹筒,八路军又管这个叫五o小炮,勉强也算是口径为50毫米的追击炮。

  掷弹筒是二战中只有日军步兵装备的一种一线步兵武器,配以钢质炮弹,口径50毫米,射程500米以内。

  虽然在欧美发达国家这种火力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国战场上来说,掷弹筒还是比较适于山地作战,具有一定的杀伤力。

  于是八路军的副总司令彭德怀提出“敌人有掷弹筒,我们也必须有”的要求,要军工部考虑试制。

  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刘鼎依靠群众力量和集体智慧,奇迹般地解决了这生产上的难题,掷弹筒很快仿制成功。

  但是那种五o炮弹难以制造,弹体需要量大,用从敌占区拆毁的铁路道轨来代替,根本不能满足需要。

  这时掷弹筒已经生产出来,为了能够试验这种刚刚研制出来的武器,也为了能够尽早为部队加强火力,所以才有沈擒龙到北平去采购炮弹原料的事情。

  可是,象这种空手套白狼的事情,只能做一次,不可能天天都有。

  而且,一支部队,也不能指望老是到敌人那边去买原料。

  八路军的军工部于是考虑用太行山盛产的白口生铁为原料。

  这时最困难的是解决弹体加工。

  太行山的白口生铁是农民用土法冶炼出来的,含碳量高,质硬而脆,在机床上无法加工。

  流动工作团工程处副处长陆达深入武乡县柳沟铁厂进行试验。

  为攻克难题,陆达日夜守候在炼铁现场,与工人同吃同住同试验。

  他运用从国外学到的德国式白心韧化技术原理和美国式黑心韧化技术原理,同武乡地区传统的生铁焖火技术相结合,在技术工人孙兆喜等人的配合下,改造了土方炉,创造了火焰反射加热炉。

  火焰反射加热炉将生铁铸造的炮弹毛胚置入炉内焖火,使弹体表面软化,以达到切削加工的要求,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1941年4月,太行兵工的第一批掷弹筒与弹试制成功,射程最远达到700米,比鬼子部队装备的掷弹筒还要好。

  自1941年4月起,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开始了炮弹的批量生产,当年出产炮弹4万多发。

  从1941年5月起,太行军工部组织成批生产的掷弹筒和弹源源运往前线,八路军有了与日军

  请收藏:https://m.jiumosou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